近期高温高湿天气为主,中稻各地栽插时间差异大,稻苗发育进度和病虫发生程度不一。多地稻纵卷叶螟、稻飞虱、纹枯病等病虫陆续发生,各地应加强大田病虫监测,积极抓好中稻苗期病虫害的防治工作,减少病虫危害。
防治意见
1、防治策略:主攻稻纵卷叶螟、稻飞虱、螟虫,普治纹枯病,预防稻瘟病、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。
2、防治标准:凡发生了叶瘟和南方水稻矮缩病,百丛有稻飞虱800只,百丛有新卷苞20个,枯鞘丛率8%以上的稻田均应作为防治田。
3、防治用药:
①防治稻瘟病:亩用75%瘟失顿可湿性粉剂20—30克或40%稻瘟灵乳油80—100毫升;
②防治纹枯病:亩用20%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50—60克或30%苯甲·丙环唑15—20毫升;
③防治南方黑条矮缩病:在防治稻飞虱的同时加入2%宁南霉素150—200毫升;
④防治螟虫:亩用40%三唑磷100毫升或40%氯虫苯甲酰胺·噻虫嗪8—12克或20%氯虫苯甲酰胺10—15毫升;
⑤防治稻飞虱:亩用25%噻虫嗪4—6克或50%吡蚜酮10—15克;
⑥防治稻纵卷叶螟:亩用20%氯虫苯甲酰胺10—15毫升或40%氯虫苯甲酰胺·噻虫嗪8—12克。
在施药时,可以根据病虫发生种类混合用药防治,亩兑水40—50千克。由于近期温度较高,施药时应注意兑足水量,避开高温时段施药,避免产生药害。